更多分类
社会广角凤凰新闻中心 章荣富 通讯员 华杰汇 闵来耕
(退役军杰周泗水简介:周泗水,男,中共党员,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人,1919年3月13日出生,1944年在抗日战火蔓延全国之际,加入了华东野战军参加革命,历任班长、排长、连长等职,退役后先后担任过农机站站长,武装部部长,人民公社副社长,从事基层群众工作。周泗水同志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参加了孟良崮、淮海,渡江等重大战役。先后两次荣立二等战功,五次荣立三等战功。1954年抗美援朝回国后,战功赫赫的他服从组织需要,解甲归田,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当中,没有向组织表过一次功,伸过一次手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,不忘初心,努力工作。在基层乡村里,他身先士卒,带领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,得到了家乡人民的信赖和肯定。在1963年因表现突出,他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1995年7月18日,周泗水在上饶万年县人民医院因病逝世,终年76岁。)(附
附图1:周泗水个人相片
鲜红的八一军旗迎风飘扬,革命军人的歌声多么响亮,歌声中人们想起一位可亲可爱的人,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军杰周泗水,以他赫赫战功和模范行动,为军旗增辉,为祖国增光,为家乡争荣誉。
在2000年版的《万年县志·功臣、劳模名录》当中记载着他的名字:周泗水,梓埠镇周湾村人,1944年入伍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、排长、连长等职,参加过孟良崮、淮海等重大战役,荣立二等战功2次,三等战功5次。1954年转业回乡,1963年由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。
上篇:舍生忘死十余载,血洒战场为国家
1944年,在抗日战火蔓延全国之际,周泗水为了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,毅然离开家乡父母,加入了华东野战军参加革命,投入到了抗日战争的战场上。据周泗水孙女周悦回忆:“抗日战火蔓延全国的时期对于我们子孙后代是多么遥远的记忆,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发现爷爷手上的伤疤,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日英雄。”
据周悦介绍:“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,我依偎着爷爷在月光下乘凉,聊天时,忽然发现他手上有一块铜钱大的伤疤,我抚摸着爷爷的手问:“爷爷,这是怎么回事?”爷爷霎时间陷入了沉思,过了好一会才说道:“这是当年打日本鬼子留下的。”那是一场遭遇战,日本鬼子临到投降要撤退了还疯狂反扑,偷袭我们团的指挥部。得到消息后,爷爷的连队负责在鬼子来的路上打伏击,可还没有到伏击地点就和鬼子遇上了。那场战斗,爷爷一个班就消灭了十多个日本鬼子,爷爷说他虽然手上受了伤,但亲手击毙了两个鬼子,手上的伤疤就是日本鬼子给爷爷留下的侵华罪证。”孙女周悦久久地注视着爷爷的伤疤,这是血与水的见证,记载着爷爷的勇敢与无畏,书写着斗争的艰辛与坚定。周泗水外孙周晨阳也告诉记者:“我们小时候会时常拉着外公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。他告诉我们日本鬼子最坏了,留着个小胡子,跑到我们中国来抢我们的东西,占我们的地方,还杀害我们的同胞。我们都很崇拜外公,都嚷嚷着以后长大了也要学外公打鬼子。”
抗日战争胜利后,周泗水又走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。1947年5月,孟良崮战役打响了。在解放战争中,孟良崮战役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,这次战役国民党布兵密集,先后投放兵力上百万人。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周泗水经历了大小战斗无数,身上多处负伤。这次战役不但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,击毙了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,更重要的是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,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,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,使我军由弱转强,使全国的军事、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,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。在这次战役中,周泗水担任炮兵班长,他所带领的炮兵班荣立了一等战功,他本人荣立了二等战功,因战斗英勇,周泗水不仅从班长提拔成了排长,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,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
1948年,周泗水身上的伤还没有完全恢复,紧接着又参加了淮海战役。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、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,东起海州(连云港),西至商丘,北起临城(今枣庄市薛城),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,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。
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,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,共分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:1948年11月22日,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,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。第二阶段:1948年12月6日,中原野战军、华东野战军对第12兵团全线发起攻击,1948年12月12日发起总攻,至15日第12兵团残部各自突围被歼灭,消灭了国民党军12万人,俘虏了第12兵团司令员黄维。第三阶段:1949年1月6日,解放军向青龙集、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,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,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。1月10日战斗结束。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,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,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。李延年第6兵团、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,撤往江南,淮海战役结束,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。淮海战役中,国民党军五个兵团部、22个军部、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.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。
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,歼敌数量最多,政治影响最大、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。
周泗水在淮海战役中参加了数十次战斗,出生入死,荣立了多项战功,职务由排长升任为连长。
1950年10月,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,周泗水又和他的连队一起雄赳赳、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,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场。
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,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,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、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。
在这场战争中,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、空军的五分之一、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,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的现代化武器,然而却遭到失败。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。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,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。
从1950年10月25日--1951年6月10日,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。这个阶段,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,与部分阵地战、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,因势利导,避强击弱,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。
从1951年6月11日--1953年7月27日,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。这个阶段,中朝人民军队执行“持久作战、积极防御”的战略方针,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,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。
1951年7月10日,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。从此,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。战争第二阶段,中朝人民军队共毙伤俘敌72万余人。
1953年7月27日,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。至此,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,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而告结束。
在长达四年的踏冰卧雪的日子里,周泗水和美国鬼子拼过刺刀,往敌人的碉堡里塞过手榴弹,用身体在冰冷的河里搭过浮桥。他多次死里逃生,又多次不顾安危往敌人阵地上冲。在一次战斗中,周泗水不幸负伤——敌人的子弹洞穿了他的胸膛。1954年,他带着七个伤疤和三枚三等功奖章离开了朝鲜,转业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家乡——万年。
下篇:不计功名返故里,一心为民美名扬
回到家乡万年以后,战功赫赫的周泗水没有向组织表过一次功,伸过一次手,依旧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先后担任过农机站站长,镇武装部部长,人民公社副社长。然而,就是在这样十分平凡、不显眼的位置上,仍然干得十分出彩、十分不平凡,1963年,周泗水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“省劳动模范”的光荣称号。
(附图2、3、4:《万年县志》记载了周泗水1963年荣获江西省政府颁发的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)
周泗水在家乡群众中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。据周泗水大儿子周致清的同学回忆:“我和你父亲打交道,是在70年代中期,他在邓家搞路线教育。你父亲给我影响很深,实际上他是个处事很有分寸、很精明、有远见、和蔼可亲可敬的老人。那是他知道我和你哥哥是同学,每当他见到我,那满面春风、风趣幽默的亲切话语,总让我很难忘记,记忆犹新!你父亲是个大好人啊!我特别记得是一次群众会上,你父亲回忆起他当兵时,因特殊情况,好多年未与家人联系一事。当年,你家祖辈就以为他在战场上牺牲了。以后,你祖辈每当清明和中元节都会给他烧纸焚香。直到他转业回家后,家人才知真情。回忆到这时,当时邓家有位胆大的群众就问你爸,“你们家人为你烧了这么多年纸钱,你收到了没有?”立马惹得会场阵阵哄堂大笑!这件事也让我难忘怀哦!这一事例,足以说明你父亲是个以国家利益为重,坚守岗位,浴血奋战,出生入死,顾全大局的真正的英雄!我为你有这伟大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!”
周泗水关心群众,一心为民。周泗水三儿子周致团深情的向记者回忆:“在我小时候,我妈妈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:说!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,我问妈妈怎么了?妈妈于是摸着我的头细细的回忆着:在你还没有出生之前,也就是1960年左右,天气很冷,有一个外地的老婆婆来周湾村讨饭,当时那个婆婆全身都是脏兮兮的,加上衣服穿的很少,又破,冻得直打哆嗦。她一直在我家门口徘徊,刚好我爸爸从梓埠下班回家,看到她这样子,马上从自行车上下来,走到老婆婆面前,问:大妈,你怎么了,快进屋里来,外面很冷。爸爸马上叫我妈妈烧点开水,让她擦一下身子,然后又把我奶奶的衣服拿出来给她换上,他自己又到厨房煮面条给老婆婆吃,吃了面条以后,我爸爸就问她:您是哪里人?哪知她是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,一问三不知,当时天气又冷,再加上天又暗了,到了晚上8点多,然后我爸爸就帮他整理床铺,当时家里条件太差,一家人就一间房,我爸只好把房门拆下来,放在房门口当床用,用麻布袋,稻草当垫背,再从床上拿了被子给她盖,大概12点左右,我爸好像听到不对劲,然后就往房门口走去,一看吓住了,看见她全身发抖,然后我爸就摸了下她的头额,发觉她烧的很厉害,我爸马上穿了件棉袄,就往医生家跑去,把医生叫到我家,给她把脉、量体温,然后用药 ,吃了药后,大概半个钟,温度慢慢降下来,后又到厨房里包了两个鸡蛋,感谢医生,当时医生没有收医药费,说我爸是个好人,好干部,医生提醒我爸说,这个老人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,搞不好会担责任,我爸爸听了,认为放任不管,老人肯定会死去,他仍然认为救人要紧,勇于担风险,还是把老人留了下来。
周致团还告诉媒体:当晚我爸一直到天亮都没睡觉,大概到了早上6点钟左右,那个老奶奶又重发病情,我爸又跑到那医生家把他叫来,医生看了情况说必须马上送往医院治疗,当时交通不便,也并没有车,于是我爸就把我堂叔、堂哥叫来,用椅子把老奶奶抬着送往医院,当时医院设备不齐全,没抢救过来,那个老奶奶还是去世了。当时,我爸爸哭了,哭的很伤心,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!”
周致团接着回忆:“老奶奶的家人到周湾找人,村里的人都告知是有一个老太婆让泗水送到镇医院里去了,怕是不行了。随后她的家人便马不停蹄的往镇医院赶,到了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,老婆婆已经去世了。她的家人在听说老人家临终前受到了我爸爸的照顾,走到我爸爸面前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:“虽没有见到最后一面,但始终还是让老人家感受到了来自人间的温暖,你是个好人啊! ”我爸爸还安排了农用车,把老奶奶的遗体送回她自己的家里,从这以后他的家人每年都到我家做客,感谢我爸!”
周泗水就是这样关心他人,敢于承担风险,把好事做到底,表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私无畏,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。
周泗水为人直爽,阳光豪放,爱憎分明,受人尊敬。周泗水大儿子周致清告诉记者:“父亲是一特别直性子,犟脾气的人。远近闻名,一贯敢说公道话。邻里不和,家常吵闹,常常找他评理解决。这点我印象特别深。小时侯就听过这么一件事,父亲在世时也承认是事实。上世纪50年代末,父亲时任乡武装部长。有一次县委宣传部长(也是部队退役干部)下乡到我村,被一只农家小狗狂吠,这位部长情激愤怒之下,掏出佩带的手枪连开二枪将狗打死,正好被父亲撞见。父亲豪不客气的夺下部长的手枪,将手枪扔进了水塘里,并严厉责问其有什么资格违反规定,随意开抢?事后派几个人才把枪捞上来。从这件事上足以说明父亲不畏权势,坚决维护群众利益,敢于向不良行为作斗争的勇气。”
周泗水身上发生的几件小事也让儿孙们印象深刻,牢记不忘。他小儿子周致平回忆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:“记得1979年左右,父亲已年逾花甲,还坚持工作,母亲身体不好,父亲常带我到离家上8华里远的梓埠公社上班,当时爸爸就有台七成新的自行车,我常坐在前杠上听父亲谈古论今!记得有一次去石镇看望舅爷爷,爸爸问我要不要去,我兴高采烈的同意并兴奋的出发,因老家离石镇也有8华里,走出不到2华里我就撒娇不走,并责问父亲为何不骑自行车去?父亲把我抱起并说道:自行车是公家的。我又哭声道:为什么呀?爸爸说道:我们今天去石镇是看望舅爷爷不能骑公家的车办私事,爸爸平时上下班或办公事才能骑自行车。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过于我父亲这样的人,他细微处见精神!”
周泗水一辈子严于律己,廉洁奉公,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,甚至重于自己的生命,始终保持着一位老共产党员高风亮节、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。周泗水大儿子周致清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父亲临终前的一件事,他饱含热泪的告诉记者:“1995年父亲住院病逝前,身体极度虚弱,生命垂危。主治医生为维持其生命,专门开了注射氨基酸的药方。当护士拿来准备注射时,父亲问是什么药?护士说是加强营养的,要50元钱一针。极度虚弱的父亲听后却断然拒绝,医院院长劝说都不行。我当时在县经贸委任职,院长打电话让我去医院劝说。我去后,父亲对我大发脾气,骂我糊涂,说镇里发工资都困难,怎么能打补品针!仍然不肯。没办法,我只得和时任梓埠镇党委书记汪世谷同志求助,请他帮忙劝说我父亲。汪书记听说后,立即带领镇长刘并宗同志赶往县医院,在我父亲病床前再三劝说,父亲最后才免强同意用药。知道这件事的镇干部、医生、护士都深为感动。”
周泗水的一生功勋卓著,意义非凡。离休以后,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后代子孙要热爱祖国,热爱党,要永远记住我们的幸福生活,我们的大好河山来之不易,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要珍惜当下,好好学习,长大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,有益于祖国,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周泗水,在部队是勇敢无畏的军人,退役后是优秀的干部,他用平凡的一生谱写不平凡的壮丽诗篇,他是鲜艳八一军旗一条闪光的经纬红线,与千千万万位英雄战士一起,编织成我们灿烂辉煌的八一军旗,永远放射出耀眼光芒,高高飘扬在祖国的蓝天,周泗水的卓越功勋和高尚品质,为我们当下恪守初心,激励后人,传承红色基因极具重要意义,成为追寻红色记忆,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,代代相传。
责任编辑:丰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