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分类
中国《市县领导决策》刊、网 记者刘松林
通讯员徐步忠 郁超
激活红色基因,毕生追随践行。
隆冬时节,当又一批慕名外来的工人、学生、基层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江苏省射阳县退役军人、全国劳模姚焕平"劳模工作室",深深被他永葆初心本色、退休再立新功的精神所震撼、所感动。
少时立下"报国志"
黄海之滨,盐阜老区。1955年12月,姚焕平便出生在那里,父亲姚国书是建国前的老党员,叔叔姚国志16岁跟着共产党参加新四军,20岁时在参加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,他从小就立志参军报国,1974年高中毕业后如愿以偿进入军营。新兵集训结束,他被分配到东北雷锋原部队所在地辽宁,且干的事情与雷锋一样,也是一名驾驶员。从此,雷锋成为他人生的标杆,一辈子学习的楷模,在部队中多次受到嘉奖,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。在部队大学校里,他当过炊事员、驾驶员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先后被授予"优秀共产党员"、"优秀义务兵"、"红旗车驾驶员"称号,并转为志愿兵。
转业甘做"铺路石"
1984年,服役8年的姚焕平转业回到家乡,被安置在县公路管理站任驾驶员。在他精心维修养护下,不但让准备报废的卡车继续得以使用,而且每年节省费用近万元。1993年从南京交通学校毕业回站的他任合德工区主任,多职一人,5年为单位减少开支近20万元。后来,为改变交通要道兴桥工区落后面貌,站里派他前往。姚焕平迎难而上率先垂范带领30多名职工投入管护一线,仅用三年时间就将之前落后单位打造成省市交通系统中的一面旗帜。2001年,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"江苏省劳模范",随后2003年、2005年又分别被全国总工会授予"全国五一红旗手""全国劳动劳模"称号。
退而不休"夕阳红"
2015年退休后,姚焕平先后自费20多万元创办劳模工作室,不断创新,着力完善,以翔实的资料、丰富的图面,向人们展示党的伟大、军队的强大。近两年,他先后自费3万多元,走访慰问50多户困难家庭及患病学生、退役军人、参战参核老兵,给他们送去关心与温暖,被人们亲切地称为"活雷锋"。
多年来,姚焕平坚持把助人为乐、扶贫解难,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。先后捐资50多万元,为盘湾小学、兴桥中学及三峡移民等修路近15公里。在"非典"防治、汶川地震、"6.23"特大龙卷风等灾害面前,他及时解囊捐款表达心意。"新冠肺炎"疫情突发,他第一时间购置价值3000多元的消毒液、洗手液捐赠相关敬老院,并主动向党组织缴纳2100元特殊党费。
责任编辑:芦丽芳